财务会计系召开会计、税务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

发布者:数智财金学院发布时间:2007-09-17动态浏览次数:245

财务会计系召开会计、税务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

    9月14日(周五)上午,财务会计系会计、税务两个专业在学院文一路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暨特色专业的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专业建设委员专家委员、学院领导周文根副院长、系主任蒋丽君老师及部分会计、税务专业教师。会议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一是讨论“2+1”模式下的教学组织方式;二是讨论如何增强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三是讨论成立会计管理公司的可行性及方案。会议由蒋丽君老师主持。

    会议首先由周文根副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同时阐明了本次会议的主题。他强调,在国家当前十分重视发展高职教育的背景下,要办出自身的特色必须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实施“开放式办学”。会计、税务两个专业作为学院准备创建省级特色专业的候选,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怎样把这些思想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怎样结合专业特点实施“2+1”的教学组织模式,需要学校、教师、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在这次会议中都可以进行深入探讨。

    在听取完两个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介绍后,专家们逐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财务部经理姚曙光认为,“工学结合”的理念非常好,关键问题是怎样寻找合适的途径,尤其是针对会计、税务的专业特点来说,其工作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和连续性决定了顶岗实践的难度,但可以通过真实与模拟相结合的操作来完成。浙江农资集团财务部经理赵剑平认为,专业人才培养实行“2+1”的模式改革,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并表示,凭着供销系统的渊源和校企合作协议,将尽力配合学院,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浙江新大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吴元明强调,他非常赞成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果所有学校的专业都能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还可以帮助企业大大缩短基础培训的过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潘亚岚教授认为,根据会计、税务专业的特点,在安排顶岗实践有难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建立好学校与工作单位的对接培训或合作。浙江中瑞江南会计(税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杨红帆认为,“2+1”模式对人才培养非常有利,但1年的顶岗实践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学校也要妥善解决学生包括交通、住宿等后勤保障问题,并认为专业设立咨询管理公司从事实际业务也是可行的。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征管处蒋学武处长认为,从学生本身和社会服务业发展来看,高职包括会计、税务专业的人才有着很大的就业空间,专业适时进行培养方案的完善有利于迎合这些发展的需要。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林勇认为“2+1”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创新,结合会计、税务专业的特色,可以借鉴以前的委培、定向培养模式,拓展学生顶岗实践的渠道。

    另外,与会专家还就实施“2+1”模式下教学的前后秩序、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调整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表示要通过多渠道方式来支持配合这两个专业“工学结合”的开展与特色专业的创建。